以人為本 · 質優價實 · 誠信為本
People-oriented · Quality and price · Integrity-based
無癥狀感染者、癥狀前感染者、血清流行率研究… 都意味著什么?
問:統計無癥狀感染者的難度有多大?
在疫情期間,多數國家會優先對有癥狀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測,此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是檢測、隔離、追蹤與治療。
無癥狀感染者無明顯不適,故通常不會主動就醫或要求檢測。所以如無額外行動,無癥狀感染者往往是在對確診病例的調查中、密切接觸者追蹤中、或是入境篩查檢疫中發現的。
在《世界衛生組織-中國2019冠狀病毒?。–OVID-19)聯合考察報告》[1]中,中國分享了在密切接觸者追蹤過程中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的情況。2020年3月31日中國宣布今后每日疫情通報中,有癥狀者與無癥狀感染者例數將被一并公布。
問:什么是血清流行率調查?
欲統計某地(省或市)人口的感染率(包括無癥狀者)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進行全人口檢測,不過對大多數衛生行政部門都不太可行;另一種是通過血清流行率調查來推算。
一般認為,在新型病毒流行時,總體人口的血清陽性率在初期低得可以忽略不計,因為沒有人接觸過這種新病毒(或者無暴露機會),于是人體也無法產生相應的抗體。由此可知,若進行血清流行率調查,即從總體人口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檢測樣本個體的血液里是否存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產生的抗體,那么所得結果就可用于推算感染的規模。在統計有癥狀的確診病例以及為數不多的無癥狀感染者(通過密切接觸者追蹤、入境篩查檢疫等環節檢測發現)的基礎上,加上血清流行率調查,即可進一步明確疫情當中無癥狀感染者的占比及其對疫情防控的意義、病毒傳播特點以及疫情最終產生的群體免疫情況。
3月17日,世衛組織公布了《COVID-19病毒感染基于人群并按年齡分層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方案》,旨在指導成員國如何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對總體人口按年齡層進行血清流行率調查,英文版請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中文版將在近期推出。
問:血清流行率研究有什么意義?
血清流行率研究的結果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回答有關新型病毒的很多問題,包括提供以下信息:
- 感染范圍 – 可以為防控指南的制定提供信息
- 傳播機制 –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無癥狀感染的百分比
- 病死率 –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風險和嚴重程度
問:無癥狀感染者是否參與病毒傳播?
研究人員正在研究患者出現癥狀前的傳染性?!妒澜缧l生組織-中國2019冠狀病毒?。–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中有報告一些中國病毒傳播的初步數據;新加坡和德國的數據顯示[2],2019冠狀病毒病癥狀前感染者可在癥狀出現前24-48小時傳播病毒,病毒的傳播可持續到癥狀出現后3-4周。
我們還需要更多更有力的證據,包括進行系統性的樣本采集,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從什么時候開始傳播病毒以及將持續傳播多長時間。
問:無癥狀感染者和癥狀前感染者有何區別?
無癥狀感染者不會出現癥狀,因而通常不會去檢測或就醫。癥狀前感染者則在感染病毒后,最終出現癥狀。
某些媒體所稱的無癥狀感染者實際上后來出現了癥狀,這些感染者有時被稱為癥狀前感染者。不同國家的政府采用的術語和定義可能不同;媒體最好能明確報告中所用的病例定義,以避免混淆。